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3
0
生成式 AI

30 天用 Cursor 開發專案:AI 輔助程式開發實戰紀錄系列 第 23

Day 23:AI 監控與效能優化 — 讓 Cursor 成為你的 DevOps 助理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圖片
到了第 23 天,專案已經順利部署到雲端、具備自動化測試、版本控管與智慧 log 系統。

但真實世界的挑戰,往往從「上線之後」才正式開始。

程式可能在使用者操作下出現邊界錯誤,伺服器負載可能波動,前端載入速度也可能因流量變化而延遲。

這時候,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開發工具,而是一個能幫你「看守、分析、修復」的 AI 助理。

今天,我們要讓 Cursor 成為你的 DevOps 夥伴,自動監控系統健康狀態、分析效能瓶頸,甚至協助生成修正 PR。


🧭 一、上線後的挑戰 — 讓 AI 幫你監控

部署完不代表結束,而是進入新的階段:維運 (Operations)

傳統上,開發者需要:

  • 手動檢查伺服器日誌
  • 開啟多個監控平台觀察流量變化
  • 分析錯誤發生的趨勢

而現在,我們只需要讓 Cursor 整合監控工具,AI 就能幫你自動完成這些工作。


⚙️ 二、整合監控工具 — Sentry、Stackdriver、Vercel Analytics

🧩 1. Sentry — 捕捉錯誤與使用者端異常

Sentry 是最常見的前後端錯誤監控工具之一。

在 Next.js 中,只需要幾行程式即可完成整合:

// pages/_app.tsx
import * as Sentry from "@sentry/nextjs";

Sentry.init({
  dsn: process.env.NEXT_PUBLIC_SENTRY_DSN,
  tracesSampleRate: 1.0,
});

接著,在 GitHub Secrets 或 GCP Secret Manager 中設定:

NEXT_PUBLIC_SENTRY_DSN=<你的DSN>

💡 Cursor 技巧

你可以直接在 Cursor 中輸入:

幫我整合 Sentry 到 Next.js 專案中,並自動建立環境變數設定。

它會替你生成完整設定檔與 TypeScript 型別檢查。


☁️ 2. GCP Stackdriver — 伺服器端效能與健康監控

如果你的後端或 API 架設在 Google Cloud,Stackdriver(現稱 Cloud Monitoring)能提供詳細的 CPU、記憶體與延遲資訊。

Cursor 可以幫你設定監控腳本,例如:

gcloud monitoring dashboards create --config-from-file=monitor.json

或自動生成 GCP API 調用程式,透過 @google-cloud/logging SDK 收集日誌。

甚至你可以輸入:

幫我設定一個 GCP Monitoring 腳本,每 5 分鐘回報 API 延遲到 Discord webhook。

Cursor 會直接幫你生成 Node.js cron 任務並整合通知機制。


📊 3. Vercel Analytics — 即時前端效能

如果你的專案部署在 Vercel,可以開啟 Vercel Analytics 觀察前端載入速度與使用者行為。

Cursor 甚至能讀取分析結果(Lighthouse 或 Web Vitals 報告),並主動生成優化建議。


🧠 三、讓 Cursor 幫你分析效能瓶頸

你可以這樣請 Cursor:

「分析目前 Next.js 專案的效能瓶頸,列出可優化的元件或 API。」

Cursor 會自動根據:

  • Lighthouse 報告

  • Sentry 堆疊追蹤 (Stack trace)

  • Log 系統的平均回應時間

    生成一份 AI 效能診斷報告。

範例輸出:

🚩 問題:pages/dashboard.tsx 首次載入時間過長(4.2s)
原因:在 client-side 執行 fetch,導致額外 API round-trip。
建議:改用 getServerSideProps 並預先載入資料。

這樣的報告,不只是文字建議,Cursor 還能直接幫你生成修改 PR。


🔁 四、自動修復與效能提升

當 Cursor 偵測到錯誤(例如 Sentry 報告 API 500 錯誤),

你可以讓它自動建立分支、修復程式並生成 PR。

例如:

「為 Error: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undefined 建立修正 PR,並附上單元測試。」

Cursor 會:

  1. 建立分支 fix/runtime-error-undefined
  2. 修復對應程式碼
  3. 自動生成 __tests__ 測試檔
  4. 提交 PR 並附上修正說明

這樣就完成從「監控 → 修正 → 測試 → 部署」的自動化閉環。


🧩 五、AI DevOps 實踐 — 自動生成健康報告

最後,你可以讓 Cursor 定期輸出一份「系統健康報告」。

提示範例:

「根據最近一週的 Log、Sentry 錯誤、GCP CPU 使用率,生成一份健康報告。」

AI 會整理成可視化摘要,例如:

🩺 系統健康摘要(10/1–10/7)
- 前端錯誤率:0.8%
- API 平均延遲:240ms
- 錯誤熱點:/api/article/[id]
- 改善建議:增加快取層(Redis)或 API 層防護

這樣你不需要人工檢查報表,Cursor 就能讓 AI 自動監控與分析整體健康度。


🎯 結語 — 讓 AI 看守你的系統

到 Day 23,我們正式踏入了「AI DevOps」時代。

Cursor 不再只是幫你寫程式,而是能主動協助:

  • 監控效能
  • 分析問題
  • 修復錯誤
  • 優化部署

你只需要提供「想要知道什麼」,AI 就能替你完成「該如何做」。

這不只是省時,而是讓開發者回到真正有價值的工作:創造與思考。


上一篇
Day 22:讓 Cursor 幫你打造智慧化 Log 系統 — 附時間戳、來源模組與層級控制
下一篇
Day 24:AI 協作開發 — 用 Cursor 打造智慧團隊工作流
系列文
30 天用 Cursor 開發專案:AI 輔助程式開發實戰紀錄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